一、生育期與產量的關系
傳統認知的局限性:
傳統的育種思路認為,農作物的生育期與產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,即生育期越長,光合作用和吸收養分的時間越久,產量也會越高。然而,這一規律更多是衡量單株產量的一般性規律。
群體環境下的負相關:
在群體種植環境中,農作物的生育期與產量之間可能存在負相關關系。例如,美國的玉米產量在1979年至2005年間增加了近50%,但其生育期卻縮短了約10天。這表明,通過縮短生育期并增加種植密度,可以實現更高的群體產量。
二、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
種植密度:
增加種植密度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有效途徑之一。通過適當縮短玉米的生育期,可以減少植株葉片數量和單株所占用的空間,從而增加種植密度,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。
品種的選擇:
品種的遺傳因素決定了生育期的長短。在選育品種時,應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品種,以實現的生長和產量表現。
播種時間:
播種時間對玉米的生育期和產量也有一定影響。過早或過晚的播種都可能導致不利的生長條件,影響玉米的出苗率、生長勢和抗逆性,進而影響產量。因此,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和所選品種的特性來確定的播種時間。
田間管理:
田間管理也是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因素。包括施肥、灌溉、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措施,都會影響玉米的生長和產量表現。
本網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下架 備案號:豫ICP備2023022021號 技術支持:宇泰信息